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本文来自

0523新闻

0523新闻

人已关注

请添加对本版块的简短描述

精选帖子

上海最适合漫步的线路,岂能不算上它!视频带你走一圈45公里滨江

[复制链接]

269

主题

269

帖子

82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2850 吴理宁 发表于 2020-12-28 15:31:28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tag.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杨春侠,开有一门课程《城市设计评论与案例研究》,从 2010 年开始,每年都对浦江沿岸公共空间进行调研。
当然,每个区段各有优点,或多或少也有一些不足。她分别做了一些点评:
杨浦滨江
目前有待完善的地方是进入性较差,全长 5.5 公里的沿江空间,与城市腹地之间被一些大厂区隔离。
以杨树浦水厂为例,虽然目前已经将厂区的沿江地段部分开放,但是封闭的厂区仍然阻碍了城市的达水性。
如果能对水厂进一步更新,结合厂区中老厂房改建的上海自来水科技馆,梳理出连通腹地与滨江的公共通廊,这一问题也许能得到改善。
浦东滨江公园
亲水效果最好,具有多层不同标高且向江面跌落的平台,最低的平台 3.3 米。而黄浦江常年水位是 2.5 米— 3.0 米,到过 4.72 米,因此平台有时会被潮水淹没,吸引了许多亲水活动在此发生。
但是,不足在于人群大多集聚在沿岸,中部大量的宽敞空间人流稀少。研究后发现,这里以面状绿化为主,只有 28.5% 的绿化是开放的,大量绿化可观却不可进入,导致了这部分空间使用效率降低。
黄浦外滩
毫无疑问是全上海滨江最佳的观景点,可以将东方明珠和三大超高层地标尽收眼底。背靠 " 中华商业第一街 " 的优势,使得外滩成为浦江沿岸最具人气的滨江公共空间。
不足还是有的,就是箱体式的防汛墙,阻挡了从城市眺望浦江的视线
其实,同济团队曾经提出过 "翻转式防汛墙" 的理念。汛期,防汛墙直立以防洪;非汛期,防汛墙 " 躺 " 在地上,和周边铺装一体化。可能当时国内实施案例较少,有安全方面的担忧,所以当时没有被采纳。但是这几年欣喜地看到," 翻转式防汛墙 " 已在浦江局部地区应用,如老码头滨江。
徐汇滨江
最大特色是站在道路上一眼就能看到江,没有堤坝的阻挡,场地亲水性更好。这是在前期规划中把城市基面整体抬高后产生的效果。非常有前瞻性。
需要改进的是其公共服务设施。徐汇滨江刚建成时,偌大的场地仅中央地区有一个意大利餐厅、一个全家超市,后来超市被改作日本餐厅,两个设施都面向较高消费人群,一些人群到了就餐点选择离开。
公共服务设施的匮乏、设施种类的单一、服务人群定位的局限等是这里最大的问题。
【专家对话】
记者:一个好的滨水区,是否凝聚了一些共同特点?
杨春侠:其实,从普通市民的视角,有一个最为简单、普适的评价标准,就是滨江公共空间是否真正满足使用者的行为需求。
比如,是否聚集了很多人,是否能在此长时间逗留,是否空间的多个区域都被合理使用,是否容纳了多种行为活动,是否白天和夜晚、工作日和休息日都有人气等。
"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后半句深刻揭示了城市建设为了谁的问题,这个 " 谁 ",即滨江公共空间的使用者,他们的真实需求得到了满足,空间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好空间。
记者:哪些地方还有待改进 ?
杨春侠:从滨江空间与城市腹地的关系看,一些区段的可达性较差。例如老码头地区、杨浦滨江等。而从滨江空间自身来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基面组织存在缺陷,阻碍公共活动的衔接。比如黄浦滨江的外滩,不同标高基面过渡方式与活动承载容量不匹配,不利于大型活动时人流的疏散。
其次,岸线形式缺乏变化,影响活动环境质量。岸线凹凸变化,容易吸引人逗留,而现在大部分平直的岸线,降低了市民逗留的意愿。并且河岸都是硬质人工堤坝,这对防洪是不利的,容易使洪水越涨越高,堤坝越筑越高。
其实,如果将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地区防汛墙后退,沿岸以生态绿地形成自然滞洪区,实现柔性防洪,则可大为改观。
再次,设施配置不合理,与实际的行为需求相背离。
如许多亲水空间置于混凝土坝顶,植树困难,夏季缺乏绿树遮阴。一些区段座椅位置不合理,导致设置的座椅没人坐,想休息的市民在近旁又找不到座椅,这是设计没有遵从行为需求造成的。
最后,公共建筑的设置受限,活动缺少服务支撑。
记者:滨江服务设施不足,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杨春侠:受蓝、绿、红等控制线制约,滨水空间布局模式单调," 绿化—道路—建筑 " 基本呈现几条平行带状。
比如,某段空间属于绿化,那么绿化内就不能有建筑。
如曾经的后滩公园,以自然景观为主,属于 " 绿带 ",缺少公共建筑的支持,因此大多数人在短期逗留后就离开。公共建筑被限制在滨江绿带之外,不能为滨水活动提供服务支撑。
我之前提出过 "柔化规划控制线" 的理念,希望红线、绿线、蓝线的刚性界限,在某些重点地区略微突破。
例如,红线控制的建筑可以造到绿线控制的绿地内,甚至直接贴着控制水域的蓝线建造。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功能植入滨江公共空间。
功能的多样混合才能使浦江两岸在供市民散步之外,成为全方位展示城市生活的 " 秀带 "。
栏目主编:龚丹韵 本文作者:龚丹韵 文字编辑:龚丹韵 题图来源:视频 龚丹韵 采制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泰州网,泰州新闻,泰州房产,泰州论坛,0523,泰州汽车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