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本文来自

0523新闻

0523新闻

人已关注

请添加对本版块的简短描述

精选帖子

谷歌正在苹果化?现实有点尴尬

[复制链接]

329

主题

329

帖子

10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500 湘粤情123 发表于 2020-4-26 00:46:32
互联网公司入局芯片已成常态,但是鲜有涉足终端芯片。毕竟手机和 PC 端的芯片局上都是高玩选手,高通、联发科、三星、苹果、华为、英特尔等研发得早,技术壁垒高,资金又雄厚。
而谷歌,却决定自研终端 SoC 芯片。近期不少媒体报道,谷歌移动端的首款 SoC 芯片已于最近成功流片,预计 2021 年将搭载在自家 Pixel 手机和笔记本电脑 Chromebook 中。
据悉,芯片代号是 " 白教堂 "(Whitechaple),由谷歌和三星联合开发,采用 5 纳米工艺,还集成了 Visual Core AI 视觉处理器。同时,该芯片针对机器学习进行优化,并增强 Google Assistant 的功能,以更好地支持与 AI 和机器学习相关的功能。
很明显,谷歌依然意在 AI,其他互联网巨头或许不需要执着于手机处理器,但是谷歌有安卓。" 安卓操作系统 + 白教堂芯片 " 为谷歌带来美好的想象空间,横向看,似乎直接对标苹果的 "iOS 操作系统 +A 系列芯片 ",终于,谷歌也开始苹果化了吗?
表面上看,谷歌的确想有所作为。于谷歌而言,从云到边再到端的 AI 芯片,至此都整合齐全了。前有面向数据中心的云 TPU、后有面向边缘设备的 Edge TPU,如今又加入了面向移动端的 SoC 芯片。
就笔者了解的情况,谷歌自研 AI 芯片 TPU,更多的是为了降低自身算力成本,也为了更好地配合 AI 算法,而且并不对第三方销售,只是自给自足。而移动端芯片主要是为了硬件体验,以手机为例,安卓手机全球占比超过 80%,在各厂商都铆足了劲强化 AI 功能时,谷歌也希望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提供更好的 AI 体验,再加上自信的 AI 算法,形成软硬件闭环,岂不美哉?更何况还有老朋友三星的支持,设计制造,看起来门槛没有那么高,难度相对可控。
然而,谷歌的举动看起来很美,但现实是有点尴尬,我们再来细品一下。
首先看一下手机处理器市场做个参考,根据 Counterpoint 报告,2019 年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芯片出货量排行榜中,前五名分别是高通(33.4%)、联发科(24.6%)、三星(14.1%)、苹果(13.1%)和华为海思(11.7%)。谷歌要在这五家企业中争夺份额,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谷歌也计划自产自销,用于旗下 Pixel 手机,但是 Pixel 销量不佳,在手机市场上份额太小。不像苹果、华为、三星不仅拥有自家手机处理器芯片,在手机领域还三足鼎立。
再看电脑端的芯片市场,众所周知,英特尔固若金汤,目前苹果电脑也使用英特尔。近日又有媒体曝出苹果计划将于明年开始销售搭载自研处理器的 Mac 电脑,且看明年谷歌和苹果的表现。
如果明年谷歌正式推出移动端芯片,一鸣惊人、或者由此产生创新的人工智能手机当然值得祝贺,假设效果并不拔群,谷歌又将如何抉择?毕竟研发、流片都花费巨大,纵使谷歌向来大野心大投入,也需要考虑回报盈收的平衡。
但是,这对于谷歌来说,却也是不得不进行的举措,未来人工智能时代,软硬件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所以自研芯片更多的是谷歌在方向性上的考量,总结来看,谷歌正在苹果化的道路上。
苹果在移动端时代就想清楚了一件事情,就是要把硬件和软件形成闭环,商业模式也是以此为基础。紧接着,微软在云时代把软硬结合想清楚了,集结强大的软件体系打包出售云服务,微软也在秘密打造 AI 芯片,谷歌云却在竞争中落后,B 端服务能力有所欠缺。
从阿尔法狗开始,谷歌的 AI 实力传遍全球,然而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商业化、攫取更多利润仍是难题。随着人工智能的前进,谷歌软硬结合的商业动作更加明显了,最终将触角伸到终端芯片产品,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全场景布局的转折点。
或许人工智能短时间内还不能掀起移动互联网、PC 互联网那样猛烈的风潮,但是硬件软件一体化的趋势是产业共识。或者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是硬件 " 透明化 "、存储 " 云化 ",用户需要的其实是服务体验。你不会想着先买一套 AI 硬件,还要再买一套 AI 软件来组装,比如一款智能翻译硬件,当然是启动产品直接自行翻译,没有再折腾个翻译软件来适配的道理。
在 PC 时代,软硬件泾渭分明,完全分离,还记得电脑城那些年 50 元装机的日子吗,换硬件换软件非常频繁。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软硬件开始一起出售,安卓操作系统免费,厂商可以自行封装改良,用户偶尔刷机;苹果则是软硬件一体化的课代表,当时大众反而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 A 系列 CPU、摄像头等硬件。到了人工智能时代,公有云市场崛起,亚马逊 AWS、微软云、阿里云、谷歌云等等,都是提供端到端一条龙服务,厂商直接将复杂的一体化系统部署好,几乎不会软硬件分离,而软硬整合也更能够从底层到应用重塑用户体验。
即使自研终端芯片是无奈之举,谷歌也需要进行多种可能性的尝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泰州网,泰州新闻,泰州房产,泰州论坛,0523,泰州汽车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