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网,泰州新闻,泰州房产,泰州论坛,0523,泰州汽车

标题: 为什么午睡醒来经常很“丧”? [打印本页]

作者: 榴莲西瓜    时间: 2021-3-18 12:55
标题: 为什么午睡醒来经常很“丧”?
以下文章来源于狂丸科学 ,作者狂丸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一阵午睡醒来过后,未开灯的卧室黑沉沉,傍晚的窗外已经夕阳西下,拿起手机关掉闹钟,发现除了新闻没有一个人发消息给你。
抑郁的情绪涌上心头,感觉自己被世界抛弃,仿佛看破红尘,参透了什么人生大道理。
[attach]44756[/attach]

别害怕,别感叹,你其实不是一个人。很多网友都热衷于把自己午睡后的 " 奇妙 " 感受分享给大家。
[attach]44757[/attach]

或许很多人看完会觉得这是一场幸存者偏差效应带来的狂欢,
但这种因为午休时间短,清醒基本靠闹钟的午睡醒来后的 " 丧 " 真的有一个专业的学术名词:
睡眠惯性(Sleep Inertia)
它指的是当我们突然在睡眠中醒来(非自然醒),人脑会感到昏昏沉沉,迷惑,疲倦,等消极情绪。
[attach]44758[/attach]

那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听狂丸给你慢慢讲。
众所周知,人类在睡眠时大脑并不会挂机休息,而是进行具有一定周期性的功能和状态循环。
[attach]44759[/attach]

从入睡到醒来,我们一般会经历 4~5 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 90~110 分钟。
第一周期除去入睡阶段通常为 1 小时。(时长划重点,一会要考)深度睡眠就是每 1 小时最后的十几分钟时间。
[attach]44760[/attach]

与睡眠周期共同进行的,是睡眠时两套控制人睡眠和醒来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它们互相制衡,对抗,就像一个跷跷板两端的孩子。
一边坐的叫睡眠,另一边坐的叫清醒。
[attach]44761[/attach]

假若一开始睡眠一端在空中(处于激活状态),那么慢慢地,睡眠会慢慢变得比清醒更胖,直到清醒升空为止(被激活),反之亦然。
[attach]44762[/attach]

而每个 " 清醒 ← →睡眠周期 " 与睡眠周期同时进行,同样需要接近 1 个小时的时间。
[attach]44763[/attach]

一旦神经内分泌系统完成了哪怕一次 " 清醒 ← →睡眠周期 ",即午睡持续 1 小时以上,且进入过深度睡眠状态,脑部负责情绪管理的区域就会受到这二者很大影响,产生不合常态、逻辑的情绪。
所以一般超过 1 小时的长午睡会很容易引起消极的感受。
[attach]44764[/attach]

那么大脑是如何产生这种负面情绪的呢?
按照生物进化过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人脑区域结构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新皮层和旧皮层。
[attach]44765[/attach]

新皮层负责高级认知功能,也就是我们说的情绪管理。但是苏醒速度很慢,容易疲劳。
旧皮层负责自发功能,处理过程游离于人的意识之外,类似于潜意识,苏醒速度快。
[attach]44766[/attach]

所以当沉睡的大脑被唤醒时,反应快的旧皮层会先于新皮层被激活,使得我们的情绪体验充满原始性、冲动性,非常容易表现为对现实的无力感,与抑郁症症状类似。
还有些人会表现为暴躁性情绪,也就是俗称的 " 起床气 "。
[attach]44767[/attach]

大概难过 5 分钟后,新皮层逐渐启动。我们又恢复了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能够理性对应悲伤等消极因素,午睡后的绝望感霎时烟消云散。
道理我都懂,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减轻或避免睡眠惯性的发生呢?
[attach]44768[/attach]

跟着狂丸来看一下这一现象的发生路径:
长时间午睡(≥1 小时 + 非自然醒)→触发神经内分泌系统剧烈变化→影响脑部情绪管理区域→睡眠惯性→恢复正常
答案显而易见,虽然对于某些喜欢午睡的同学来说很残忍,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
缩短午睡时间
通常来说,10~30 分钟的午睡是不会触发 " 清醒 ← →睡眠周期 ",也不会让人进入深度睡眠的安全午睡时长,既可以避免睡眠惯性,还可以补足精神,方便下午的学习和工作 ~
当然你要是一觉自然醒到大半夜也不是不可以,因为长时间且自然醒的睡眠可以让身体有更多时间适应 " 清醒 ← →睡眠周期 " 的信号,反而不会轻易触发睡眠惯性。
总之,狂丸温馨提醒:午睡虽好,可不要 " 贪杯 " 哟。
[attach]44769[/attach]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欢迎光临 泰州网,泰州新闻,泰州房产,泰州论坛,0523,泰州汽车 (http://www.0523.ac.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