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网,泰州新闻,泰州房产,泰州论坛,0523,泰州汽车

标题: 葛均波院士团队再突破:中山医院一种大小可调节的血管内抓捕器实现专利转化 [打印本页]

作者: xiaoxiao霞    时间: 2021-2-10 17:16
标题: 葛均波院士团队再突破:中山医院一种大小可调节的血管内抓捕器实现专利转化
[attach]42509[/attach]

近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院士、钱菊英教授团队根据多年心血管介入治疗经验,创新研发的一种大小可调节的血管内抓捕器成功实现专利转化。
这项新发明能够切实解决心血管介入手术中遇到的痛点问题,应用于多个临床手术场景,提高心脏介入手术的精准度与效率。
心脏介入手术中,临床上常规的血管内抓捕器可用于导丝的抓捕和异物的取出,例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时导丝的抓捕,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逆向导丝的抓捕;血管内异物如断裂的导丝,脱载的支架等的取出和心腔内异物如脱落的封堵器械的取出等。
然而,目前临床使用的抓捕器其头端抓捕网篮或套圈的大小基本是固定尺寸,功能相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临床实践中血管或心室腔等大小多变的多样化要求。抓捕套圈在收缩过程中,会因为弯折而容易产生断裂,抓捕套圈与血管壁的贴面性也不好。这些短板客观上增加了手术风险,并影响手术效果。
据该专利发明人、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教授介绍,为消除上述短板,心内科团队在葛均波院士带领下,研发出这种大小可调节的血管内抓捕器包括微导管和导丝,其中导丝包括操作端和抓捕端,抓捕端为形状记忆导丝,伸出后根据形状记忆功能恢复为贴靠于工作腔的大小可调节的抓捕套圈,精准适用于大小多变的血管或心室腔。
[attach]42510[/attach]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抓捕套圈经过形状记忆处理,不易断裂;抓捕器操作端具有形状预记忆,在抓捕过程中,抓捕端的延伸方向与导管的横截面存在一定角度,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抓捕套圈与血管壁或心室腔的贴面性不好的缺陷,有助实现卓越的跟踪性,提高导丝的操控性,助力手术的顺利进行。
" 创新是心血管疾病研究的主旋律,从治疗方法到手术技巧,莫不如此。"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说。
中山医院历来重视创新,鼓励医务工作者们立足更好地为病人解除病痛,在临床实践中反复观察、详细分析,积极发现临床需求,解决临床痛点,以创新驱动学科长足发展,推动医学创新成果转化。
2015 年葛均波院士牵头成立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初衷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在医生中更多地倡导创新的理念,从而孵化出一批可以造福行业和患者的创新产品。
中山医院科研处专利工作负责人程蕾蕾主任医师介绍:此项专利于 2019 年 1 月 4 日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于 2021 年 2 月 7 日成功转让,产业化 " 落地 " 后,通过产品临床试验以及注册后将推向国内外市场,让更多患者获益。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欢迎光临 泰州网,泰州新闻,泰州房产,泰州论坛,0523,泰州汽车 (http://www.0523.ac.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