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本文来自

0523金融

0523金融

人已关注

请添加对本版块的简短描述

精选帖子

1500多个交易日仅1天亏损的高频交易神话,高盛能打破么?

[复制链接]

739

主题

739

帖子

2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4480 小铲子 发表于 2018-7-8 05:18:42
为了更好地与华尔街高频交易机构们展开竞争,金融巨头高盛集团正在迈出大胆的一步:组建全新的技术部门。
美国财经科技网站 Business Insider 报道称,看到高盛的一系列内部备忘录显示,这家投行在它的销售和交易部门中加入了一个工程组,以便销售和交易部门能看到交易系统的整个开发和管理流程。
上述媒体称,2015 年加入高盛的股权电子执行交易主管 Raj Mahajan 将与 Konstantin Shakhnovich 以及 Ezra Nahum 联合执掌这一新部门,他们将直接向高盛集团首席信息官 Elisha Wiesel 和股票交易各部门主管们汇报工作。
高盛不是第一家这么做的金融大佬。此前,瑞信也重组了股票业务部门的结构,把原本分开的部门合并到一个组内。
这些巨头们此举的目的在于向诸如 Virtu、Citadel Securities 等一众华尔街高频交易机构看齐,这些机构因其更小的团队规模和更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而表现出更强大、灵活的创新能力。传统的金融投资巨头们正在寻求各种方式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高盛调整组织架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高频交易是一个结合了金融和计算机的产业,但同时精通这两者的人才非常稀少。金融人士缺乏对技术的判断能力,IT 人士又会对需求把握不清。而金融巨头们的此举让证券部门和技术人士融合到一个团队,可以改善内部沟通,并更灵活地回应客户需求。
什么是高频交易?</b>
关于高频交易的明确定义,连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很难给出,最终的描述基于以下 5 个特性:
● 使用超高速的复杂计算机系统下单
● 使用 co-location 和直连交易所的数据通道
● 平均每次持仓时间极短
● 大量发送和取消委托订单
● 收盘时基本保持空仓(不持仓过夜)
简单来说,高频交易公司多为做市商,同时向市场提供买价和卖价,以收集并利用其中的价差,通过高频次交易来赚取惊人的利润。换句话说,高频交易的核心战略在于大规模买入、卖出,并从买卖差价中赚取利润。
这种交易需要依赖高速数据连接系统,并使用公司自营资本开展算法自动交易。随着美国股票市场加速向电子化交易转型,催生了高频交易的爆炸性增长,约有一半以上的美股日均交易量来源于此。
高频交易公司是在金融危机前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因其很大程度上 " 靠天吃饭 ",盈利十分依赖于市场波动性。在市场有着剧烈波动之时,这种策略更为成功。
市场对这种利用计算机算法分析复杂的市场变化并快速执行交易指令的方式持两派阵营,一方认为股市从高频交易中大大获利,而另一方则持相反看法,认为高频交易将投资者置于一种被动状态,一旦系统出现错误,将会在短时间内给股市带来巨大冲击。
虽然伴随着争议,过去十年,高频交易已经在市场生态系统中站稳了脚跟,并逐渐成长为全球 ETF 及金融衍生品领域的主要力量。
而且,高频交易公司的亏损概率低到难以置信。以全球最大的高频交易公司之一 Virtu 为例,一家利用高速计算机在 200 多个市场买卖股票、债券、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金融公司,在 2009 年至 2014 年的近 1500 个交易日里,Virtu 仅有一天出现亏损。
高盛曾多次批评高频交易</b>
在行动上进军的同时,高盛却多次在观点上对高频交易表示否认,认为高频交易对市场稳定性造成了威胁。
高盛前首席运营官 Gary Cohn 曾在《华尔街日报》专栏中发表了题为《控制高频交易的可靠方式》,文中表达了高盛对于计算机自动交易的遗憾,认为由于绝大多数高频交易发生在多个电子交易市场,但每一个市场都有自己的规则,股权、市场结构日益分散和复杂,碎片化和复杂性所带来的风险,伴随着执行交易和交易速度的增加被急剧放大,对市场运作的能力产生了严重影响。
今年 5 月,高盛的全球信贷主管 Charles Himmelberg 在一份报告中给出了两个提示:不要高估了市场的稳定性,不要小觑了流动性的风险。而他把这两种 " 误读 " 风险,都归因于日益壮大的高频交易。
Himmelberg 指出,高频交易提供流动性,但不提供基本面信息,也就是说,高频交易知道东西的价格,但不知道东西的价值。当市场需要高频交易时,它提供了天量的流动性;而市场不需要它时,高频交易就偃旗息鼓,抽干所有的流动性。" 高频交易的扩张,和由此而来的市场的低波定性,可能掩藏了潜在的市场的脆弱。"
这样的危险在于,一旦高频交易开始让流动性从市场中流失,其他的后果就会随之而来,会使抛售情况变得更糟。
高盛近期还发布报告称,高频交易抬升金融市场稳定性风险。
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Charlie Himmelberg 表示:
在牛市中成长起来的高频交易(电脑程式交易 /computerized trading)并未能够获得足够的压力测试,恐将令下一次 " 闪崩 " 更加惨烈。
Himmelberg 警告称,不要高估市场稳定性,同时也别小看流动性风险,这两种误判风险,都是由于日益庞大高频交易导致。因为高频交易不止缺乏充分的压力测试,甚至会使投资人感到麻痹,低估了市场的脆弱程度。
Himmelberg 在报告中解释称,高频交易带来的价格变化,被观测基本面的交易员捕捉到,作出误判并参与到抛售中,这种正反馈带来夸张的暴跌,也就是一系列的暴跌;而且还抽干了流动性,把资产价格按在地板上弹不起来。
其实,高盛一直是高频交易大玩家 ...</b>
由于行业规则,高频交易玩家往往倾向于私密化。不过,根据纽交所数据,高盛一直置身于纽交所前 20 名最活跃的高频交易会员公司中。
金融博客 ZeroHedge 也在早两年就指出,高盛正在变成高频交易巨头,主导着这一市场,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一方面是受益于高盛不容小觑的科技实力,另一方面是高盛在不断加码对高频交易方面的人才投入。
要做高频交易就离不开高超的科技实力。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到,高盛 CEO Lloyd Blankfein 曾多次强调,高盛是一家科技公司,也毫不掩饰将自身打造为 " 华尔街的谷歌 " 的野心。去年的一份 CB Insights 报告发现,在高盛那时期招聘的岗位中,有多达 46% 的技术相关岗位,其中平台开发的人才需求最大,其次为运营工程师和股票技术岗位。
人员方面,高盛在 2015 年雇用了 Raj Mahajan 作为股权电子执行交易主管,表明其重点已经放在将自身打造为全球顶级的自动交易商之一。去年十月,高盛还迎来两位技术工程师,也是高频交易老兵,成为新合伙人。曾在高频交易领域大玩家 Lime Brokerage 任职的 Jeff Wecker 将出任高盛首席数据官,负责数据管理和架构,将特别关注数据和信息策略、控制、政策、商业化等方面;曾担任高频交易巨头骑士资本(KCG) CTO 的 Mike Blum 也被高盛收入麾下,出任高盛的电子交易部门的 CTO。由于华尔街投行正越来越多的依赖于计算机程序化交易,高盛此举也说明,正在投入大量资源以提高证券部门的电子交易能力。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华尔街见闻 App )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泰州网,泰州新闻,泰州房产,泰州论坛,0523,泰州汽车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