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本文来自

0523美食

0523美食

人已关注

请添加对本版块的简短描述

精选帖子

“天水叙事”系列故事——闲话天水美食

[复制链接]

759

主题

759

帖子

229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4700 唯一晓晓 发表于 2018-8-10 22:56:23
天水华昌文旅研究室
远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天水大地上的先民们靠追逐原野上奔跑的动物赖以生存,靠捕获动物获得衣服和食物。在那段时光里,人类的饮食只是为了充饥,还没有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状态。八千多年前的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没日没夜地燃烧起来,烧毁了树木,也烧死了藏在草木中的动物。那股神奇的火光,让人们受到了惊吓与恐慌,他们先是迅速远离,随之又带着迷惑,带着质疑去观望,最后又慢慢地靠拢。僵持过后的靠拢,恐慌过后的接触,人们靠近火光,不仅感受到了融融暖意,更为神奇的是烧熟了的动物刺激着味蕾,初次尝试的快感,洋溢于舌尖上,沁入到肺腑中,使其全身通畅。那份经久不衰的回味,那份无法磨灭的体验给了人们生活启示,还给了人们一个全新的生命走向,标志着文明时光的开启。偶然的火光又渐渐熄灭,但刚刚唤醒的味蕾却已经抵触甚至拒绝生食的滋味,迫切地需要吃上熟食,找回那份难以忘怀的感觉。后来人们钻木取火获得了火种,熟食生活便登上了历史舞台。
生活在天水的伏羲氏,带着他的部落将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缕炊烟在清水河沿岸点燃后,袅袅升起的那缕炊烟,燃起了人们的生命向往和生命激情。在伏羲氏的带领下,人们感受到了植物果实不仅可以食用,而且味道醇香可口。花开花落中,伏羲氏摸索到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种子的繁育过程,便带着他的部落在清水河沿岸开垦了中华民族的第一块土地,播下了农耕史上的第一粒种子,也收获了第一料庄稼。我们现在虽无法感受他们当时是以怎样的形式播种和收获,又是以怎样的形式改善生活环境,调配生活美味的,但掩埋于大地湾的炭化种子却无声的告诉人们,早在八千多年前,谷物已经是天水人的生命养料,天水人也因之开始了琢磨谷物的吃法,或者说,最初的烹饪方式就是从那个时代诞生。
数千年后,东部的秦人,追赶着太阳,一路寻找着日落的方向,走进了天水大地,遂而成为天水土地的主人。他们从牧马到讨伐西戎,从建立大本营到横扫六合,扬起的战火烟尘里,既有生命空间的争夺,又有饮食结构的融合。一次次的讨伐成功,一次次的开疆拓土,一次次的在诸侯中显姓扬威,一次次的引进名士,都要大摆宴席,都要给有功者封赏食物,饮食的改观成了胜利的标志。天水方圆出土的青铜器,绝大多数又是盛装食品的物件。青铜器上粗犷的线条,豪壮的气势,精美绝伦图案,充满狞丽美的组合方式,无不彰显他们饮食的气势和食物的高贵。看着那些秦人的饮食遗物,难免让人浮想翩翩,让人不禁的去追寻他们的饮食记忆,寻觅他们生活印迹,体悟他们的精神品质。更有意义的是秦人在创造文字时,将秦字形象地写成了双手抓一束禾苗之状,其意仍然与吃相关。当年的秦晋之盟,尽管带着政治目的,但却以婚姻往来的形式,将相对悬殊的生活口味拉近,在饮食口味的互通有无中创造了新的文化融合点,使秦晋两地,通过姻缘之路,促进了饮食文化的碰撞与交流,遂而出现了口味、习俗、技艺各个方面的融合。由此,天水口味传承了秦人、晋人的食习,以面食为主,兼容了川人、晋人的香辣酸爽。天水地方美食的特点就是口味浓郁、口感厚重。
自秦而后,天水又成了东西文化的连接点和过渡带,常常处在战争的临界点上,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战火,几乎都波及到天水土地。在战争的记忆里,天水的名字频频出现。战争的强制性背后,饮食文化的柔合性又滋生。战争的本质是掠夺生命空间,掠夺剩余产品和食物,一次次掠夺,推动着饮食口味的一番番更新,推动着食品技艺的一番番变化。碰撞、 融合、包容的过程中,饮食文化愈加厚重、愈加丰富。战争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天水饮食文化,却沿着战争的背面出发,一次次的吸收和融合后,凝聚着东西特色,汇集了南北风味。
如果说与战争相伴相生的是商业文明。那么,商业的兴旺又是饮食体系形成的又一标志。天水大地,每当战火停息之日,又是商贸兴旺之时,马蹄烟尘才散,驼铃响声又起,一时之间,亦南亦北的路口,旗幡招展;或东或西的旅途,商贾如云。商品的交换过程总是从饮食开始,因为吃饱了才有剩余产品,才可以进行交换,才有互通有无之心。文化融合过程也一样离不开口,难怪苏东坡先生有 " 自笑平生为口忙 " 的感叹。人们的交流始于餐桌又终于餐桌,物品交换同样起于餐桌又回归于餐桌。一定程度上,餐饮是交流的纽带又是归宿,人类的一切活动离不开餐桌。的确,衣食住行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 衣食足而知礼节 " 便是这个道理。自丝绸之路开辟以来,亦南亦北的人物,或东或西的商品,都与天水结缘。商品的交换反复着,往来的人群集聚着,饮食的需求随之而增加,本地风味的店铺,他乡风味的厨艺,雨后春笋般的兴起,悄无声息地冲击着也改变着天水人的饮食方式、饮食习惯,甚至饮食技艺。聪明的天水人在传播自家饮食特色的同时,将他乡风味吸收过来,再融入本地饮食风味,一边充实自己,一边完善自己,博采其长,发展着自己的饮食技艺。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技艺不断改进、不断融合,最终形成民族文化融合的印记。久远的印记里,遍布着饮食风味变更的痕迹,厨艺的翻新,舌尖的体味,让人们传得香意盈盈。
钟情于生活的天水人,为了表达他们对自然的情意和感恩,把大自然的形与色,做成了形态不同的菜品,让生命空间缩放于眼前,把自然之味汇集于餐桌之上,色与味相交错的情态、味与味相合的清爽、形与味相生的韵味,让人浮想联翩,垂涎欲滴。观形而知味、闻香而止步、品味而留连的菜品,已经不是生活意义中的菜品,而是文化意蕴浓郁的菜品,色香味形的相互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韵,使走出天水的游子会时时想起,故园风景远去了,模糊了,但故园风味却愈来愈清晰、愈透彻。那股透心的回味,仿佛就是思念故园的情怀,就是链接乡情的标识。当然,步入天水的他乡之客,每每尝到天水菜品后,也会眷恋不已,思念不休。说其为私房菜,一者它是天水菜品中的贵族,高贵典雅,风韵无穷,魅力四射,似乎谁能品尝到它,谁的身份就不同凡响;一者是它的味儿独特,虽为一家一户的料理,却有非凡的绝技与品位。如糖醋里脊、酸辣里脊、梅菜扣肉、天水夹板肉等这类菜,多数是荤菜,天水人称其工艺为红案。做这类菜,刀工是最考究的,也是最显厨艺水准的,不管是条是块,是丝是沫,要求十分匀称,看起来舒服,吃起来清爽,再经过仔细调理,主料与配料相得益彰,主味与调味相互依托,其清爽的口感,浓郁的质感,从口传到心底,留存记忆之中,铭心难忘。
早些年,人们把能够吃上这些菜称之为坐席。在天水,大凡有红白事情,待客的形式是坐席。客人有多尊贵,就看主人用什么样的席面,上什么档次的菜品,上的菜品越讲究,说明客人的礼遇越高。同样,席面的丰盛程度,亲友的来往多少,就是主人的脸面。主人的身份越高,席面就越讲究,遇到普通事情,普通人家,摆上四五个菜就足够了,称之为 " 四盘子 "(或五碗四盘子)。事情稍大一点,或人来客去稍多一点,席面就得有样子,俗话说得好," 过家要细,待客要盛 "。一般情况下,有 " 八大碗 "(有的地方称硬八碗),还有 " 九碗三行子,一碗一样子 "," 十全 "、" 软十三件 "、" 硬十三件 " 等。在乡下,每遇到事情,请来的厨师便根据主人的家底、意图以及主人待客的多少,列出食材清单派人专门购置,购来食材后,经过荤素搭配、酸辣调配、色彩搭配后,炒、煎、煮、熬、炸、爆、蒸等程序随着锅碗瓢盆变奏曲拉开了事情的序幕,也点燃了人们吃的激情。在城里,请客下馆子也是非凡的礼遇。饭后的满足感与荣耀感,往往不是尝到了什么样的新鲜味道,品到了什么样的独到厨艺,而是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礼遇,得到了什么样的招待。
如果说天水私房菜是藏于深闺的佳人,其款款深情、脉脉韵味让人一品就会上瘾,一吃就想与其结缘一世,那么,天水小吃又是天然雕饰的小家碧玉,大有出水芙蓉般的清纯,质朴得透彻、干练得让人回不过神就难以忘怀。清纯又清爽的味道里,除了乡情就是乡情。那种想抹也无法抹去的记忆,已经注入在天水人的基因里,和着天水人的血液,流淌不息,不用提起,亦难忘记,再也找不到其它味儿来替代。若是他乡异客,与天水小吃结缘,亦有一见钟情之感,品尝一回,便成了终生抹不掉的记忆。那是一辈子与麦子为伍,与洋芋朝夕相伴,与面粉心灵相通的天水乡亲们的生命感悟,更是天水人的心里印证和生命胎记。一生都在麦田里的乡亲们,为了克服单调的生活,为了眼底的光阴充满阳光,他们利用有限的材料,巧思巧做,他们以花样众多的食物来破解宇宙,感恩生命,回报自然。因此才有了那么多看上去很美,吃起来更美的天水小吃。这些小吃,又一次给天水美味掀开了华丽的篇章。让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有了光泽,有了亮色,让冗长乏味的日子,有了滋味,有了闪光点,遂而多姿多彩、韵味悠长。
因为是小吃,用料单纯,做之简便,吃起来也随意。缘其简单,寻常百姓之家也都可制作,巷闾之间随处可以摆放。步入天水街巷或乡村集镇,到处都有天水呱呱、天水面皮、天水然然、天水猱猱等这些在天水人眼里寻常不过的小吃,站着吃、坐下尝,三五个挤在一起,有时候辣子的红盖过了姑娘的口红,但她们照样会吃得有滋有味,吃得香意浓浓。盛夏时期,她们也不会流丁点汗滴,寒冬时分,更不会有一丝冷颤。挤在小摊吃早点,已经成了地方情调,品的就是那种感觉,要的就是那种享受,尤其那种辣酥酥感觉,刺激着全身血管,调动起了全身感觉细胞,从生理亢奋上升到心理畅然,由满足一饭之需转变成心灵之约,那种难以言表的喜悦,不可名状的兴奋一旦被点燃,在增添了食欲的同时,也愉悦了精神。
不论在集市还是庙会,不管在街头还是巷尾,天水小吃的醇香,以一种悠闲的姿态,一种适意的情调,演绎着人们的生活节奏,诠释着人们的日子和光阴。不得不说,天水小吃,本身就是一份厚实的,醇朴的乡情。天水呱呱、天水然然、天水猱猱虽然是一门三姐妹,一样的原料,一样的调料,但不一样的形态,吃起来自然就有不一样感觉。人们常常以换个口味来调剂生活,让原本单调的生活丰富一点,多一份色彩,结果就出现了品类繁多的地方小吃。各色各样的小吃陈列于面前,其实就是将乡亲们的生活样式陈列于面前,将天水人的个性和情愫陈列于面前,品味那些小吃,就是品味天水人的情感历程,品味天水人的生活情趣,品味天水的文化内涵。当然,在天水的其他县区,更有别具特色的地方小吃,诸如甘谷油圈、甘谷油炸土豆片、清水麻腐馍,秦安米黄等等。一道道小吃,一道道独特的民俗风情线,一幅幅地方生活场景,一幅幅天水民俗画卷。
浆水是天水最有魅力的一道菜,但凡天水人,对酸菜和浆水的钟情甚过了初恋情人。酸菜和浆水伴随着天水人的生活走了很远也走了很久。无论何时,不管何地,他们的骨子里永远有一股浆水味。那股味儿仿佛成了家乡的标志,仿佛又是物化了的乡愁。有位诗人说,故乡是一根绳子,拴在游子心头,游子走到那里,都能被牵回来。在天水,故乡就是一股浆水味,走到那里,那股味道时时呼唤着灵魂深处的记忆,让人心里酸酸的想,眼泪酸酸的流。如此说天水人的生活浸泡在浆水里,着实没有任何夸张的意味。一缸浆水,往往包含着天水人生活的全部内容。天水人出远门,不带一点浆水心里会不踏实,仿佛总少了一点什么。从他乡归来,吃不到浆水仿佛就没有吃到家乡饭,没有品尝到家乡味。与浆水相关,又生发了诸多风情深厚的饮食,如天水馓面饭、天水搅团、天水浆水面、浆水拌汤、浆水豆腐、浆水萝卜等。在浆水家族里,天水馓面饭别具特点,由酸菜链链,辣椒环环、洋芋蛋蛋组成的馓面饭,总让人生回味热炕一角、炭火一盆、笑语一片的画面,总会想起 " 把盐放得咸咸的、馓面馓得然然的、酸菜炒得酸酸的 " 的融融暖意,那股暖意会让人通体欢畅,浑身舒服。在浆水集团里,还有让人们传颂得比浆水味道还要沉郁,还要清香的美丽传说,如天水搅团,本来是与天水馓面饭是同胞姊妹,区别在于馓面饭质地稍稀一些,而搅团却稠一些,据乡亲们传说,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时路过天水,吃了乡亲们的搅团,觉得味道特别可口,赐名为 " 白马卧潭 "。沾上了皇家口封的浆水味,将乡亲们的情怀与御膳品位结上了缘,登上了大雅之堂。浆水锅鯫又称漏鱼,她是馓饭的女儿,将比较稀的馓饭舀入漏马勺中漏成小鱼状,游动于一盆清水中,然后盛在碗中食用。如《红楼梦》中贾宝玉所说,她是水做的骨肉,清澈到底,没有任何杂质,她是馓饭涅槃后的重生,纤细如鱼的身躯,不用嚼动便滑入胃中,滑滑的清爽味,让人百吃不厌,吃时的渴望,吃过后的清爽,更让人难以忘怀。天水浆水,如同积淀的天水情感,一旦发酵,散发出的味道和清香,会让人铭记终生。
民以食为天。在天水大地上,老百姓的寻常生活里,平中见奇,常中有异。经过时间的积淀,空间的浓缩,情感的积累,甚至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传播,一些似乎很平常的饮食品格,也固定成为一种饮食习惯。尽管比不上达官显贵的纸墨记忆,但乡亲们的口传心授中,饱含着乡情、乡风、还有浓郁的乡土味儿的饮食小品,如同纯朴的民间小调,唱响了天水美味之歌。乡亲们质朴的生活习惯、纯净的饮食结构,尽管没有系统的传承之法,但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删减与叠加,经过时间的过滤,往日的记忆被刷新,沉淀的光阴又翻开,沉积的文化韵味也随之香气四射,又一次成了餐桌上的精品,成了天水人的品牌。
天水美味,其美在于味又大于味,其情在于味又超越于味。品尝天水美味,品尝的是天水风情,感知的是天水魅力。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泰州网,泰州新闻,泰州房产,泰州论坛,0523,泰州汽车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