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网,泰州新闻,泰州房产,泰州论坛,0523,泰州汽车

标题: 加强货币传导,金融委二次会议传递了什么信号? [打印本页]

作者: flying7724    时间: 2018-8-4 16:43
标题: 加强货币传导,金融委二次会议传递了什么信号?
" 金融风险由发散状态向收敛状态转变。" 时隔一个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 " 金融委 ")第二次召开会议。而此次会议与年中政治局会议的时间间隔不到一周。
8 月 3 日,中国政府网显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由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任刘鹤主持召开。会议认为,当前金融形势总体向好,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市场预期明显变化,金融机构合规意识增强,野蛮扩张、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初步遏制,金融风险由发散状态向收敛状态转变。
业内人士表示,政策基调进一步明确了,稳金融,稳增长,需要积极稳妥和更加精准的应对易发多发的金融风险," 稳货币、宽信用、宽财政基调确定了,对标之前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六个稳’ "。
一周前,在 7 月 31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 " 六稳 ",即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稳金融 " 被置于第二位,足见中央认为当前金融稳定的重要性。
此次金融委第二次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尚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进入易发多发期,外部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需要积极稳妥和更加精准地加以应对。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在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的条件下,面对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必须更加重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金融委六大部署
会议强调,做好当前金融工作,进一步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部署,重点把握好以下六大方面。
一是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在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下,注意支持形成最终需求,为实体经济创造新的动力和方向。
综合来看,目前中国经济面临多重风险,例如地方政府债务、信用收缩、房地产、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去杠杆、互联网金融等。虽然此次金融委二次会议指出,金融风险由发散状态向收敛状态转变,但业内人士认为,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进入易发多发期,外部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需要积极稳妥和更加精准地加以应对。
二是处理好宏观总量与微观信贷的关系。在把握好货币总闸门的前提下,要在信贷考核和内部激励上下更大功夫,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结合此次金融委部署的第五大方面来看," 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金融领域中人的积极性,有成绩的要表扬,知错就改的要鼓励。"
此前,7 月 17 日,银保监会召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做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座谈会,提出要加快建立有效调动基层积极性的激励机制。要制定独立的信贷计划,优化统计核算机制,完善绩效考核方案,推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优惠措施,安排专项激励费用,细化尽职免责办法,激发基层员工做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积极性。业内人士称,金融机构目前正在做。
三是发挥好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用好国债、减税等政策工具,用好担保机制。
四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大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格局。
五是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金融领域中人的积极性,有成绩的要表扬,知错就改的要鼓励。
六是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非法金融机构专项行动,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自 6 月以来,网贷行业风险事件不断,行业加速出清,出现问题及停业平台数量陡增。近期监管政策接连落地,业内人士预计,网络借贷野蛮生长、鱼龙混杂的局面即将结束。
加强货币传导 防范流动性堰塞湖
金融委二次会议指出,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在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的条件下,面对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必须更加重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目前要加强货币传导机制,防范流动性堰塞湖的发生。
此次会议也强调,在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下,注意支持形成最终需求,为实体经济创造新的动力和方向。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会议强调的是最终需求。" 最终需求 " 就是内需,扩内需是当前更为迫切的目标,扩内需是为了稳增长。
恒丰银行研究院宏观团队分析,从国内层面看,扩内需将成为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压舱石。降低进口关税已于 7 月 1 日正式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信用导向的货币政策,或将提振下半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内需向好。
今年以来,央行先后三次定向降准,增加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对于会议强调的 " 必须更加重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央行应对定向降准以后的资金流向加强监测,跟踪检查,而不能一放了之,以确保资金真正落实到小微企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还研究了坚持结构化去杠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等重点问题。
对于去杠杆,民生银行首席分析师温彬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对于僵尸企业仍然要收贷,将有限的信贷资源集中起来。但稳增长中该加的杠杆也要加上,例如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发挥关键性作用。下半年随着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变大,要更加强调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作用,资金还要大量进入上述领域。此外对于一些有市场、短期只是债务困难的企业," 债转股 " 仍然需要进一步推进。
而对于 " 研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背景下,这一信息显得尤为关键。
事实上,中国贸易顺差自 2016 年三季度以来已经收窄,德意志银行近日发布报告也指出,中国上半年可能录得约 150 亿美元的经常项目赤字,将是 1998 年以来首次录得半年度赤字。
近期,人民币汇率也跌破 "6.8" 关口,对此,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近日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指出,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中间价定价基本遵守了人民币定价公式,央行已经退出常态干预。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不差,在经历了上一轮人民币贬值的考验后,证明政府有能力、有条件维护市场稳定。







欢迎光临 泰州网,泰州新闻,泰州房产,泰州论坛,0523,泰州汽车 (http://www.0523.ac.cn/) Powered by Discuz! X3.2